就业创业服务

“名师指点考研路,学子聆听升学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沙龙第277期

2025年06月11日

20


为精准助力学生规划考研路径,由重庆移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77期就业沙龙“名师指点考研路,学子聆听升学经”,于2025年6月11日在天空书院揽江厅·师生交流室顺利开展。活动特邀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魏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考研政策解析、路径规划、备考策略、复试技巧、实践提升五大核心模块,为40余名学子带来深度考研指导

政策解析:把握考研趋势与学科动态

活动伊始,魏勇教授对近年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考研政策变化进行解读,指出“专硕扩招、学硕缩招”的显著趋势,并结合教育部最新数据,详细分析了当前的竞争态势。他强调,考生需密切关注目标院校招生目录调整。针对跨地区考研,魏勇教授对比成渝、长三角等区域院校的学科特色与资源优势,建议同学们结合地域产业布局选择研究方向。他还阐述考研对学术深造与职业发展的意义,鼓励同学们以坚定信念和科学方法备考,提醒同学们吃透政策,根据政策调整自身的报考策略,实现精准报考。

  

路径规划:精准定位院校与研究方向

在院校和专业选择环节,魏勇教授提出“三维匹配法”。首先,兴趣适配至关重要。通过参与科研讲座、阅读综述论文明确研究兴趣,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其次,能力匹配必不可少。结合本科课程成绩和科研实践基础评估适配院校,建议双非学生重点关注“学科实力强但竞争压力适中”的高校;最后,资源耦合也不可忽视。优先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实验室平台资源契合的课题组。魏勇教授强调选导师时,需通过课题组官网、在读学生反馈了解培养模式与学术氛围,而非仅看职称,选对方向才能让备考更有动力。

备考策略:分阶段构建科学复习体系

针对备考周期,魏勇教授提出分阶段备考策略。首先是基础夯实阶段,以教材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知识框架,建议每天保持3-4小时专业课学习,同步跟进数学公式推导与英语词汇积累。其次是强化提升阶段,聚焦真题实战,通过分析近10年院校真题总结命题规律。最后是冲刺模拟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调整答题节奏,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同时强化政治热点与时事分析训练。在英语备考方面,魏勇教授强调词汇是基础,建议同学们制定科学的词汇背诵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词汇量,并通过阅读英文外刊、真题练习等方式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数学学科,他认为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多做练习题,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建立错题本,定期复习,避免重复犯错;在专业课复习上,他提醒同学们要深入研究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多与学长学姐交流,获取一手复习资料和经验。

复试技巧:突出科研思维与临场应变

魏勇教授总结考研复试的核心要点,强调考生提前研究报考院校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展现个人优势。考生应系统梳理专业知识框架,对学科前沿动态如6G通信、智能传感等形成独立见解。同时,用竞赛获奖、项目实践成果佐证专业能力。复试时,保持自信,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展现逻辑思维与沟通能力。魏勇教授特别指出在复试中保持冷静,大胆回答问题,突出科研思维,面对问题灵活应变。他强调,复试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同学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实践提升:以赛促学强化竞争力

魏勇教授凭借丰富的指导学生竞赛经验,深刻阐述了“科研实践与考研备考的协同效应”。在他的引领下,团队的学生们在近三年学科竞赛中斩获16项国家级奖项。魏勇教授针对不同阶段的同学们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低年级学生,从大创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入手,学习光纤熔接、传感器调试等基础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对于备考学生,他建议利用暑期参与目标院校“学术夏令营”或其他相关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实验室、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对于跨专业考生,通过线上课程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到企业进行实习,以积累必要的行业认知。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反馈:“本次分享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对考研有了系统认知,掌握了可落地的备考策略。”魏勇教授的指导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技巧形成完整体系,不仅为学子考研征程保驾护航,更以科学方法论与实战经验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升学梦想照进现实。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