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外骨骼的研发应用与实践——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第144期职言职语

2025年05月21日

19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塑全球产业生态的当下,掌握前沿科技已成为驱动个人发展与行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外骨骼技术作为人机协同领域的“硬核外挂”,正以突破性的创新姿态推动医疗康复、工业制造、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效能跃迁。2025年5月21日,由重庆移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第144期“职言职语”专题讲座于六度空间星河音乐厅成功举办,主题聚焦“智领新程: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突破之道”。本次活动特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杨波教授,为230余名师生深度解码下肢外骨骼技术的研发逻辑与实践突破。

项目开篇 解析技术

活动伊始,杨教授以团队主导的“人类下肢外骨骼技术研发”项目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前沿科技的蓝图。他立足全球技术竞争格局,从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融合算法的预测机制切入,系统解析了外骨骼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与工业场景中的核心价值与应用潜力。为深化同学们理解,他以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语言与动态演示,直观呈现了生物力学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在运动轨迹建模中的协同逻辑,并揭示了“肌电信号波动降噪”“结构轻量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瓶颈。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场景代入感的讲解,使同学们对机械外骨骼的研发路径与技术攻坚方向形成了立体化认知。

对比剖析 展望前景

随后,杨教授将其团队研发的外骨骼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向同学们展示:当前国内外骨科领域研究水平相当,国内更在诸多方面实现反超。他还剖析了国内外外骨骼企业的融资情况,清晰呈现出该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广阔前景,以及优秀企业家的期待和国家的支持力度。作为朝阳产业,在外骨骼技术于国外尚未成熟之际,我国更应深耕细作,将前沿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学业指引 规划考研

活动尾声,杨教授巧妙将外骨骼技术与同学们的学业发展相联系,指出当前正是外骨骼产业亟需专业人才的黄金时期,鼓励同学们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投身外骨骼技术的研发创新。他深入分析当下考研形势,细致解读了专硕与学硕的差异:专硕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但竞争异常激烈;学硕考试虽难度较高,却因报考人数分布相对均衡,存在更多上岸机会。此外,杨教授针对性地推荐了辽宁理工大学等院校,建议同学们理性择校,避免盲目追逐热门院校。他着重强调,考研是人生重要抉择,务必审慎考量,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配的院校与备考路径。

下肢外骨骼作为前沿科技产品,虽尚未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却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借助这一技术,人们能够突破身体机能的限制,实现超越生理极限的可能。目前,我国外骨骼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充满创新活力的青年力量注入。杨教授的精彩演讲,不仅系统地普及了机械外骨骼的专业知识,拓展移通学子专业视野,更点燃了在场同学探索这一领域的热情,为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埋下希望的种子。

  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