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服务

首选移通好前程│在历史的褶皱中寻找光的足迹:工商管理学生的跨考独白——淬炼商学院2025届毕业生袁紫芸

2025年04月12日

9

收到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史专业录取通知的那个下午,我正坐在移通学院图书馆临窗的老位置上。阳光穿过香樟树叶,在泛黄的《资治通鉴》书页上投下细碎光斑,恍惚间,去年此时在《中级财务会计》与《世界文明史》间挣扎的自己仿佛从未走远。

一、萌芽:通识沃土里的惊蛰

“乐教、乐学、创造、创业”——2019年秋初入移通时,八字校训于我不过是行政楼墙上的文字。直到通识素养大赛的舞台上,王诗源老师俯身为我们推敲《士昏礼》的仪轨细节,月光从一教四层的玻璃穹顶倾泻而下,照见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礼不是繁文缛节,是先民对宇宙秩序的想象”。那夜我们捧着二等奖证书走出报告厅时,突然读懂校训里跳动的血脉:那些看似"无用"的通识课程,正在重塑我们理解世界的维度。

二、觉醒:在时光长河里打捞星辰

真正让历史学成为生命坐标的,是申文心老师课堂上那个震颤的瞬间。当他展示泛黄的考研笔记,指着其中一行“万历十五年,四海升平的裂缝”时,我忽然想起大二暑期在磁器口古镇看到的清代账本——那些褪色的墨迹里,分明涌动着布罗代尔所说的“长时段”的浪涛。“史学家是时间的潜水员”。申老师的话像一把银钥,打开了工商管理课程表之外的平行宇宙。那个冬天,我悄悄把《历史学十二讲》藏在《市场营销学》教材下面,如同在混凝土森林里守护一株幼苗。

三、跋涉:与往圣先贤的时空对话

2024年3月开始的备考,是场孤独的远征。当同班同学们在实习报告中书写KPI时,我正与章学诚的“史德说”苦苦角力;当朋友圈晒出秋招offer时,我还在为《中国历史文选》中晦涩的典章制度熬红双眼。某个寒露夜,面对《唐代均田制》的复杂图表,崩溃的泪水洇湿了张琳莉辅导员送我的《史家胡同》。她在扉页写着:“管理学的SWOT分析,何尝不能用来解构安史之乱?”这让我顿悟:所谓跨学科,本就是在知识的断层带架桥。

四、破茧:当方法论照亮故纸堆

最黑暗的时刻,是发现历史学并非浪漫的考古旅行,而是需要方法论武装的精密工程。通识教育学院举办的活动中,老师演示如何用SPSS分析清代粮价数据,那些曾在管理统计学课上学过的回归分析,突然在《清实录》的数字迷宫里有了温度。作为跨专业考生,这场征途注定布满荆棘。面对《中国历史文选》的佶屈聱牙、《世界文明史》的浩瀚烟海,是张琳莉辅导员在我迷茫的时候给出指导;是家人给与我的勉励;每当在学习通宵达旦时,总想起章学诚“史学所以经世”的箴言——那些与司马迁对话的深夜,与陈寅恪神交的黎明,都化作生命里最明亮的星辉。

五、传承:让古老星光映照当下

复试前夜,我在南湖书院通宵打磨研究计划。月光漫过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雕版,突然读懂校训中"创造"二字的深意:真正的学问从不是复刻故纸堆,而是以先人智慧观照现实困境。当我在面试中谈及我对该专业看法时,考官眼里的亮光让我想起三年前王诗源老师听到我们解读《士昏礼》时的神情——那是对知识穿越时空的会心。此刻,我收到了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拟录取通知短信,我要特别感谢移通这片允许思想野蛮生长的土地:是通识课程让我触摸到知识的通约性,是商科训练赋予我解构历史的工具理性,更是那些在图书馆、南湖书院流转的晨昏,教会我如何在与往圣先贤的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指纹。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珍惜移通这片允许思想自由生长的园地。无论是通识大赛的舞台,还是一节看似普通的课堂中,都可能藏着改变命运的密钥。愿你们都能找到与时代共鸣的韵脚,在属于自己的星空下,走出最璀璨的轨迹。考研结束后我把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留给图书馆自习室。书页间夹着申文心老师送我的银杏叶书签,上面抄着钱穆先生的话:“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愿这份温厚的力量,能通过更多学子的手,在移通的星空下流转不息。